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212
    • 文章1
    • 注册2021-03-01
    微课程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释,代表着简洁、快速、浓缩和高效。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微”革命,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渐步入“微”时代。发端于Twitter的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全球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之后的微信、微访谈、微课,都是这股“微”潮流的产物,同样也是移动终端普及和无线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国外,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和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篷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以“可汗学院”与“TED”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在国内,“微课”被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于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的真实需求。可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教育部和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都录制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而全,内容冗长,难以直接加以使用。
      总之,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工作者对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和面对面教学都在尝试着不同形式的变革,国内外“颠倒教室”教学模式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曰渐为人们所接受,同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程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教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其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满足了在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现了广阔 的教育应用前景。在国内,从最早出现的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到最近基础教育和高校微课大赛的启动,也掀起了微课程实践层面的热潮。
      1.国外微课程概念的萌芽与成熟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 course、Micro lecture、Microlesson、Microteaching、Microlearning等,但对其研究取向并不完全的相同。其概念也经历了萌芽期和成熟期。
      (1)微课程的萌芽
      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了微型课程(Mini course),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又被称为短期课程、课程组件或课程单元。同时期,国斯坦福大学师资培训部主任德瓦特·艾伦博士(DwightW.Allen)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Microteaching(微型教学,又被译为微观教学或微格教学),旨在提高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基本教学技巧和教学技巧,使曰常复杂的课 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简单地说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短过程,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单主题、知识颗粒或知识点,知识难点的分解将使教学过程变得简便。70年代后,这种师资培训方法很快在各国教学界取得共识,并迅速在全美流行,而且影响到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MicroLESSONS研究项目,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30分钟至1个小时的微型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微型视频课程实施OpenCourseWare(缩写为OCW)计划,推出了微型教学视频;2004年7月,英国启动了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可,资源积累最终达到了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的节目,2006年哈佛大学尝试推出题为“一个细胞的内部生活”8分钟教学视频,200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了公开课《60秒视频讲座》系列,2008年英国开放大学在iTunesU上开辟了自己的频道,其中推出“60secondAdventurefor”(《60秒探奇系列》微型视频课程)。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管微型课程、微型教学、微型视频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但它们都强调了一点:即知识碎片化、教学和学习解析化。因此,可以说微型课程、微型教学、微型视频的形成与发展,为微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微课程概念的提出
      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教授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即“微课程”(Microlecture),是指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一般1~3分钟,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由此,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教授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也被认为是“微课程”最早的创始人而声名远播。
      从“微课程”(Microlecture)在国外的发展与形成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呈现方式是教案式或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在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还不是很成熟。
      2.国内微课程的本土化研究
      在国内,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或实施,出现了“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概念。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1)微型课程概念的研究
      国内最早研究微型课程的是爱陶,他在1985年1月刊出的《教育科研通讯》上发表了一篇“什么叫微型课程”的文章。接下来十几年内,都很少有人对微型课程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各界才又重新开始关注微型课程,并相继发表了一些文章。2009年,广州大学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了“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对微型课程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并认为微型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2)“微课”概念本土化研究
      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当属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2011年,胡铁生老师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在《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的文章,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 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应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并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除胡铁生之外,目前国内对微课程关注比较多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微课需要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对微课程的定义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由此可见,“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
    (选自“姜玉莲”的《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     周一班级   小教184班  谢雨   186002331
    behind.glass——玻璃后微课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5 queries.